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近日,國際機器人協會發布報告顯示,在全球汽車行業中運營庫存的機器人創下了新紀錄,達到了約100萬臺,占據所有行業安裝總數的三分之一左右。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主席Marina Bill表示:“汽車工業有效地發明了自動化制造。如今,機器人在推動該行業從內燃機向電動化過渡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機器人自動化有助于汽車制造商管理對長期建立起來的制造方法和技術進行大規模變革。”
汽車領域中的機器人密度
機器人密度是說明主要汽車生產經濟體當前自動化水平的一個關鍵指標。2021年,韓國每萬名工人中有2867臺工業機器人在運行。德國以每萬名工人1500臺排名第二,隨后是美國的1457臺和日本的1422臺。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國,機器人密度僅為772臺,但正在快速追趕:在2021這一年之內,中國汽車行業新安裝的機器人幾乎翻倍至6萬1598臺,占全球工廠總安裝量11萬9405臺的52%。
電動汽車推動自動化
雄心勃勃的政治目標正促使整個汽車行業投資于電動化:歐盟已宣布計劃在2035年前停止銷售空氣污染型車輛;美國政府旨在通過自愿目標,在2030年前將電氣化交通市場份額提高到50%;到2035年,在中國銷售的所有新車必須由“新能源”驅動,其中一半必須是純電、燃料電池或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輛,剩下的50%是混合動力車輛。
大多數投資于傳統“籠子式”工業機器人進行基本裝配的汽車制造商,現在也在投資于協作式應用,用于最終裝配和精加工任務。二級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其中許多是中小企業,在完全自動化方面的速度較慢。不過隨著機器人變得更小,適應性更強,更容易編程和資本密集度更低,這種情況有望得到改變。
來源:控制工程網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